你真的了解硬盘吗?
偶然看到一道笔试题,所以简单整理了一下磁盘的结构。本文主要介绍传统的磁盘结构,包括盘面、磁道、扇区、柱面、读写数据过程的概念,最后给出所遇到的笔试题。
磁盘结构
传统的硬盘盘结构是像下图样子的,它有一个或多个盘片,用于存储数据,盘片多采用铝合金材料;中间有一个主轴,所有的盘片都绕着这个主轴转动,一个组合臂上面有多个磁头臂,每个磁头臂上面都有一个磁头,负责读写数据。
盘面
硬盘一般有一个或多个盘片,每个盘片可以有两面,即第一个盘片的正面为0面,反面为1面;第二个盘片的正面为2面…….依次类推。磁头的编号也和盘面的编号是一样的,因此有多少个盘面就有多少个磁头。盘面正视图如下图,磁头的传动臂只能在盘片的内外磁道之间移动。因此不管开机还是开机,磁头总是在盘片上面。关机时,磁头停在盘片上面,抖动容易划伤盘面造成数据损失,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,所以磁头都是停留在起停区的,起停区是没有数据的。
磁道
每个盘片的盘面被划分成多个狭窄的同心圆环,数据就存储在这样的同心圆环上面,我们将这样的圆环称为 磁道 (Track),每个盘面可以划分多个磁道。最外圈的磁道是0号磁道,向圆心增长依次为1磁道、2磁道……磁盘的数据存放就是从最外圈开始的。
扇区
根据硬盘的规格不同,磁道数可以从几百到成千上万不等。每个磁道可以存储数Kb的数据,但是计算机不必要每次都读写这么多数据。因此,再把每个磁道划分为若干个弧段,每个弧段就是一个 扇区 (Sector)。扇区是硬盘上存储的物理单位,现在每个扇区可存储512字节数据已经成了业界的约定。也就是说,即使计算机只需要某一个字节的数据,但是也得把这个512个字节的数据全部读入内存,再选择所需要的那个字节。虽然扇区从里面到外面面积越来越大,但是它们的容量是一样的;貌似后来技术更加先进了,把外面的大面积扇区又劈成了更小的块。😬没查抱歉。
柱面
柱面实际上就是我们抽象出来的一个逻辑概念,简单来说就是处于同一个垂直区域的磁道称为 柱面 ,即各盘面上面相同位置磁道的集合。需要注意的是,磁盘读写数据是按柱面进行的,磁头读写数据时首先在同一柱面内从0磁头开始进行操作,依次向下在同一柱面的不同盘面(即磁头上)进行操作,只有在同一柱面所有的磁头全部读写完毕后磁头才转移到下一柱面。因为选取磁头只需通过电子切换即可,而选取柱面则必须通过机械切换。数据的读写是按柱面进行的,而不是按盘面进行,所以把数据存到同一个柱面是很有价值的。
读写数据过程
现代硬盘寻道都是采用CHS(Cylinder Head Sector)的方式,硬盘读取数据时,读写磁头沿径向移动,移到要读取的扇区所在磁道的上方,这段时间称为寻道时间(seek time)。因读写磁头的起始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同,寻道时间也不同。磁头到达指定磁道后,然后通过盘片的旋转,使得要读取的扇区转到读写磁头的下方,这段时间称为旋转延迟时间(rotational latencytime)。然后再读写数据,读写数据也需要时间。
硬盘容量计算公式
硬盘容量=盘面数×柱面数×扇区数×512字节
腾讯笔试题
数据存储在磁盘上的排列方式会影响I/O服务的性能,一个圆环磁道上有10个物理块,10个数据记录R1~R10存放在这个磁道上,记录的安排顺序如下表所示:
假设磁盘的旋转速度为20ms,磁盘当前处在R1的开头处,若系统顺序扫描后将数据放入单缓冲区内,处理数据的时间为4ms(然后再读取下个记录),则处理这10个记录的最长时间是多少?
磁盘会一直朝某个方向旋转,不会因为处理数据而停止。本题要求顺序处理R1到R10,起始位置在R1,一周是20ms,共10个记录,所以每个记录的读取时间为2ms。首先读R1并处理R1,读R1花2ms,读好后磁盘处于R1的末尾或R2的开头,此时处理R1,需要4ms,因为磁盘一直旋转,所以R1处理好了后磁盘已经转到R4的开始了,这时花的时间为2+4=6ms。这时候要处理R2,需要等待磁盘从R5一直转到R2的开始才行,磁盘转动不可反向,所以要经过8*2ms才能转到R1的末尾,读取R2需要2ms,再处理R2需要4ms,处理结束后磁盘已经转到R5的开头了,这时花的时间为2*8+2+4=22ms。等待磁盘再转到R3又要8*2ms,加上R3自身2ms的读取时间和4ms的处理时间,花的时间也为22ms,此时磁盘已经转到R6的开头了,写到这里,就可以看到规律了,读取并处理后序记录都为22ms,所以总时间为6+22*9=204ms。